你的位置:风驰电力工程 > 联系我们 >

上海书展 | 储藏者变身“谈判员”,《名家印谱》等四部新书与读者碰面

发布日期:2025-08-19 05:50    点击次数:150

“古玩宝斋”——100多位海派电刻家的“同题”作品,如今蚁合成了《名家印谱》;看成货币的黄金的前世今生值得一探究竟;小小一支铅笔,承载怎样漫长而奇妙的历史驰念?民间家庭博物馆王家钟表博物馆,父子两代东说念主怎样看护时光?前昨两天,由上海文化出书社出书的《名家印谱》(全二册)、《中国黄金货币——近代老金条的前世今生》《铅笔天下——中国铅笔储藏与赏析》《钟神采缘》,在上海展览中心书展主会场举行签售会,现场火爆。

《名家印谱》(全二册)

这四部新书的作家王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上海市储藏协会会员。《名家印谱》(全二册)由储藏家、汲古斋创办东说念主杨育新主编,蚁合钱君匋、高式熊、韩天衡、刘一闻、童衍方等逾百位海派电刻名家力作,尽显电刻艺术的无尽魔力。书中还收录了宽阔名家的书道作品,与印文神乎其神,共同讲解艺术家的道同志合,展现上海的文脉风骚。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100多件电刻作品大部分王人曾在20多年前刊登于《新民晚报》,《名家印谱》为线装书花样,装帧精致,气韵古朴。

《中国黄金货币——近代老金条的前世今生》

《中国黄金货币——近代老金条的前世今生》的作家徐宝明,曾担任上海银行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他的这本专著将我国3000多年来黄金货币的历史娓娓说念来,配以100多张上世纪初以来老金条的稀有相片。

《铅笔天下——中国铅笔储藏与赏析》

《铅笔天下——中国铅笔储藏与赏析》的作家周跃明就对铅笔情有独钟,这源于他在上海铅笔二厂的第一份使命,30多年来,他储藏了5000多支铅笔。铅笔储藏看似小众,但周跃明插足大王人心血进行史料的收罗和谈判,这本书也为中国铅笔发展史留住了一份稀有的驰念。

《钟神采缘》

1983年4月,上海着名钟表储藏家王安坚在小南门俞家弄9号的住所挂牌“王家钟表博物馆”,免费向公众绽放。《钟神采缘》的作家王剑是王安坚之子,永久从事行业文博使命,他以父亲的人命轨迹为经纬,讲解了父亲储藏、谈判古董钟表并创建博物馆的一个个故事。书中也收录了王安坚生前所写的20多篇著述。“父亲曾念念写一册对于古董钟表储藏的书,可惜他于35年赶赴世,留住了缺憾。我但愿以这本书弥补缺憾。”王剑告诉新民晚报记者。

这四部书的牵累剪辑吴志刚暗意:“海派储藏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当下民间储藏热在抓续,越来越多藏家已不知足于作念藏品的‘支抓员’,进而对藏品进行潜入的谈判,挖掘其中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逐渐成为某一界限的巨匠、内行。”

《名家印谱》签售会

四场签售会上,读者和作家、内行互动每每,《名家印谱》(全二册)就地就签售了50套。上海市储藏协会创举会长吴少华暗意当今海派储藏呈现三个趋势和变化:新的储藏种类日出不穷,如年青东说念主喜爱的潮玩、盲盒,又如中草药标本、活龟,甚而有东说念主有利储藏天下列国的土壤;一些自己有价值的储藏品类受到喜爱,如货币、玉器、紫檀、黄花梨等;与个东说念主文化品尝衔接的储藏不断加多,如茶说念、香说念、古琴等传统文化联系的物品、用具储藏……这次上海文化出书社推出的四部新书,融常识性、意旨性、学术性于一体,还倾注了作家的情谊和温度,亦然连年来海派储藏发展的一个见证。